
黛安·基顿从影近六十载,近年依旧不断有新作问世,可以说其演艺生涯一直持续至生命尽头。她曾凭借《安妮·霍尔》拿下一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小金人,还以《烽火赤焰万里情》《马文的房间》《爱是妥协》三度获得提名,2017年荣膺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。

据美国媒体报道,黛安·基顿的身体状况在近几个月急转直下,已有一段时间未曾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。此外,今年3月,她在洛杉矶的宅邸也忽然挂牌出售。不过,基顿对个人隐私向来不事张扬,家人目前也未对外公布其具体死因。
距离罗伯特·雷德福过世不足一个月,如今又传出黛安·基顿离世的消息,美国演艺界乃至世界影坛也再度陷入哀痛之中,那个众星璀璨的“新好莱坞”黄金时代似乎真的渐行渐远了。与她有过多次合作的演员罗伯特·德尼罗在接受《好莱坞记者》采访时表示,“听到黛安去世的消息,我非常难过。我很喜欢她,她离开的消息让我完全措手不及。没想到她会就此离开我们。我们会想念她的。愿她安息。”

而曾与基顿共同出演《马文的房间》一片的梅丽尔·斯特里普也发文表示,基顿是“我们美国的瑰宝,是形象永不褪色的非凡女孩,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。她的离去令人震惊,但她的笑容、她的风格以及她独特的精神,将永远活在电影里,活在我们心中。”
此外,与这两位好莱坞前辈合演《马文的房间》的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,与基顿合演《前妻俱乐部》的贝蒂·米德勒,与她合演《读书会》的玛丽·斯汀伯根和简·方达,演员本·斯蒂勒、维奥拉·戴维斯,导演保罗·费格等也都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哀思。

黛安·基顿1946年1月5日出生在洛杉矶。学生时代,她就对演戏很有兴趣。大学只念了一年,便选择辍学,远赴纽约逐梦。

在纽约,黛安·基顿从舞台起步,正是在出演百老汇喜剧《呆头鹅》(Play It Again, Sam)时,认识了该剧的编剧兼男主演伍迪·艾伦。她不仅凭借这次演出,获得托尼奖提名;还在排戏期间,与伍迪·艾伦成了恋人。两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,分手之后,仍是无话不谈的好友。近年来,伍迪·艾伦遭好莱坞封杀,基顿也依然站在他这一边,是好莱坞少数敢于公开力挺他的电影人之一。

而黛安·基顿与伍迪·艾伦在电影创作上也是互相成就。她曾表示,伍迪·艾伦身上最吸引她的就是独一无二的幽默感。从1971年至1993年,她和伍迪·艾伦合作了八部电影,包括《傻瓜大闹科学城》(1973年)、《爱与死》(1975年)、《曼哈顿》(1979年)等。当然,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让她拿到小金人的《安妮·霍尔》。
《安妮·霍尔》上映于1977年,故事上延续了伍迪·艾伦一贯的幽默、自省风格。而主人公安妮·霍尔一角,更是为黛安·基顿度身定制——她的本名就是黛安·霍尔,只不过当年初闯百老汇时,发现已有同名的女演员,于是改用了自己母亲未婚时的姓氏。片中,除了精湛的演技之外,基顿具有个性的衣着风格,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那身白色的男士衬衫、宽领带、松垮的裤子、修身的马甲与黑色软呢帽的搭配成为时代经典,引发不少女性效仿,也被定义为“安妮·霍尔造型”。在知识分子风格又重新席卷时尚圈的当下看来,也毫不落伍。据一些影史专家介绍,黛安·基顿在片中的这套造型,主要由她自己而非该片的服装设计所创。

除了伍迪·艾伦之外,黛安·基顿还与好莱坞沃伦·比蒂和艾尔·帕西诺两位好莱坞著名电影人有过一段感情。前者是她主演的《烽火赤焰万里情》的导演和男主角,后者则与她合作过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的《教父》三部曲。

不过,或许是潇洒的个性使然,这些恋情最终都无疾而终,基顿选择终生未婚。她在1996年和2000年先后收养了一女一子,“为人母彻底改变了我”她当时曾这样说。
除了照顾子女外,从1993年母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直至2008年她去世,黛安·基顿为照顾母亲付出大量心力。“她是我的一切,”她谈到母亲时说过,“她是我的榜样,让我懂得如何用生命去创造。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核心。”

在照顾子女与赡养母亲的同时,黛安·基顿也始终不放弃表演事业,晚年出演了《年轻的教宗》《汉普斯特德公园》《读书会》《老太啦啦队》等各类型的作品。像她那样年过七十,依旧能在电影中担当第一主角的女演员,在好莱坞可谓凤毛麟角。这或许正是在于她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。“我不是在演,我就是我自己。”她曾如此定义自己的表演风格。
责任编辑:刘德宾